ac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网传北京奔驰裁员NN+1赔偿“引争议”:此前奔驰中国N+9或11AC米兰(中国)体育官方网站-MILAN SPORTS
发布日期:2025-08-17 10:26:04 浏览次数:

  一位北京奔驰员工拿着N+1的离职协议,手机屏幕里是年初奔驰中国同事晒出的N+11补偿单,数字差异之大让他恍若身处两个世界!

  2025年2月,奔驰中国被裁员工获得一份令人艳羡的补偿方案:基础为“N+6”,若在约谈时立即签署协议,额外获得3个月工资补偿。若在4月30日离职前未找到新工作,还能获得3、4月工资,综合补偿最高可达N+11。一位年薪40万元、工龄8年的员工,离职补偿总额或突破56万元。

  半年后的今天,北京奔驰的裁员补偿方案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N或N+1。一位工作五年的销售经理,拿到的补偿不到之前同级同事的五分之一。

  2025年初,奔驰中国区宣布人事调整计划,裁员比例高达15%,主要涉及销售与金融体系员工。这一裁员规模在当时引发了业内震动。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补偿方案的大手笔:基础为“N+6”,若员工在约谈时立即签署协议,可额外获得3个月工资补偿,也就是N+9。被裁员工的最后离职日为4月30日,在此期间尚未获得新工作的,还可获得3月、4月两个月工资。

  这一系列补偿叠加后,最高补偿可达“N+11”,被媒体称为“离职补偿金天花板”。

  当时奔驰中国的裁员名单中,大部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AC米兰官网的员工,其中不乏就职十年以上的老员工。高额补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裁员带来的劳资矛盾。

  时隔半年,北京奔驰的裁员补偿方案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2025年8月,北京奔驰被曝调整裁员补偿方案,将标准降至“N或N+1”。

  接近北京奔驰的消息人士解释,此次裁员的核心方式是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而非主动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决定不续签的,需按劳动者工作年限支付N倍经济补偿。若提前通知时间不足30天,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即N+1。

  “奔驰在中国的不同实体采用不同补偿标准,源于其企业性质的差异,”一位劳动法律师分析道,“奔驰中国是纯外资企业,而北京奔驰是中外合资企业,后者更倾向于执行法定最低补偿标准。”

  奔驰的裁员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全球业绩持续下滑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揭示了这家百年车企的严峻处境:

  全球净利润暴跌55.8%,仅26.88亿欧元;第二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直降69%。营收方面同样惨淡,上半年实现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9%。

  上半年销量仅29.32万辆,同比下滑14%;第二季度跌幅扩大至19%,仅售出14.04万辆。与2022年奔驰在中国市场营收达到273.24亿欧元(约合2084亿元人民币)的高峰期相比,如今的市场地位已岌岌可危。

  更令人担忧的是奔驰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溃败。2025年上半年,奔驰纯电动车全球销量仅8.73万辆,同比下滑14%。在中国市场,主力电动车型EQE SUV销量暴跌78.69%,上半年仅1560辆。

  这一表现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已突破44%。

  奔驰电动车的技术短板日益凸显。早期“油改电”路线导致续航缩水、智能化不足等硬伤,被消费者调侃为“电动杂牌”。2025年6月,奔驰车机系统还出现全国性导航功能瘫痪事件,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面对业绩断崖式下滑,奔驰启动了全面的战略收缩。奔驰计划到2027年削减50亿欧元成本,其中仅2025年就需要完成25亿欧元的降本目标。

  裁员只是成本削减的一环,奔驰还在进行更大规模的渠道瘦身。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80家奔驰4S店终止授权,涉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3个城市。

  高峰期,奔驰在华每年新增50家店,门店数量从2012年的不足50家增至近年的700多家。如今这套燃油车时代的成功模式已成为沉重包袱。

  “某二线%,”一位离职销售透露。经销商为抢夺客源陷入低价厮杀,恶性循环下,奔驰不得不采取“大撤退”策略。

  关停的门店中,部分转型为新兴品牌展厅。位于北京东三环的鹏龙大厦原奔驰门店及朝阳区来广营西路的鹏龙瑞星奔驰4S店,均转为鸿蒙智行门店;广州某退网经销商转型蔚来展厅后,单店月销量反超原有奔驰门店。

  然而渠道收缩引发了一系列用户权益问题。上海宝利德4S店(松江店)与奔驰解约关停后,部分车主发现其维保合约仅限宝利德授权门店使用,而距离最近的授权店在浙江省嘉兴市。

  奔驰的“大撤退”不仅意在遏制价格战,配套的支持体系也有了人员缩减的空间。传统燃油车时代“多开店等同于多卖车”的打法在电动车时代不再奏效。

  失业君小编观察发现,奔驰的转型策略正经历根本性调整。研发体系重要性不断提升,销售服务体系进行精简处理,奔驰中国区正走向重研发、轻销售的新组织模式。

  奔驰上海研发中心加速推进智能化研发,团队在苏州进行封闭式开发,为MB.OS的推送做最后准备。同时,奔驰计划三年内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将于2025年投产,搭载无图L2++级智驾系统。

  奔驰正在重新定位中国团队的角色。过去,奔驰德国负责产品从0-1的开发,在样车阶段将样车和图纸发到中国,中国团队主要负责本地化适配开发工作。核心领域如发动机研发、整车开发等,中国团队的参与度有限。

  “奔驰过去的态度还是比较傲慢的,看中国市场就像看利润奶牛。”知情人士表示。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改变。中国团队在新车型开发上的话语权正在提升,尤其在智能化领域。

  北京奔驰的N/N+1补偿方案虽合法,却引发了“同企不同命”的伦理争议。赔偿差异揭示了跨国企业在华不同业务主体采取的双重标准。

  “外资企业更注重品牌形象而采取高赔解约,合资企业则倾向于成本控制,”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北京奔驰赔偿N+0体现了跨国车企的双重标准。”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单纯的人力成本压缩难以解决奔驰的系统性困境。奔驰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技术滞后,已形成恶性循环:电动车型销量暴跌→研发投入回报率低→新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

  奔驰的危机是传统汽车工业面临时代转型的缩影。2020年,奔驰、宝马、奥迪(BBA)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占据80%以上的份额;到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下滑至35%左右。

  在转型过程中,奔驰需平衡短期成本控制与长期人才储备的关系。虽然此次裁员未波及研发部门,但销售体系的过度瘦身可能削弱市场终端战斗力。若研发投入无法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将加剧“越裁越弱”的恶性循环。

  奔驰的转型阵痛映射着整个传统豪华车市场的命运。宝马上半年净利润下降29%,奥迪净利润下滑37.5%。曾经占据中国豪华车市场80%份额的BBA,如今市占率已滑落至35%左右。

  从“汽车发明者”到“掉队者”,奔驰们的裁员补偿差异背后,是一场百年汽车工业面对时代变革的艰难转身。

  奔驰中国N+11,北京奔驰N+0?同一个妈生的孩子,打工人还分三六九等?合资企业就能理直气壮按最低标准赔,韭菜割得飞起!

  合同到期不续签本来就是赔N,企业操作完全合法。之前奔驰中国赔N+11是超规格,不能当成行业标准!

  @CarrotLee(IP苏):裁员补偿争议只是表象,核心是奔驰电动化全面溃败!EQE SUV月销200多台,研发投入打水漂,不裁员等着破产吗?

  细思极恐!外资企业高赔裁老员工清退高成本人力,合资厂用合同到期甩包袱。资本套路玩得溜,最后全是打工人买单。

  重研发轻销售?奔驰在智能座舱和智驾领域落后新势力三年以上!等MB.OS落地黄花菜都凉了,这波裁员怕是临终关怀。

  BBA市占率从80%暴跌到35%还不警醒?评论区居然在吵N+1合不合法?重点是传统豪华品牌被时代淘汰了!